“我吃定你了,不给钱就让你身败名裂!”
2003年9月4日上午,
姚曼愤怒地对蒋大为说道,语气中充满了威胁与决绝。从这一天起,蒋大为与姚曼的“债务纠纷”开始了,整整持续了十多年。
当时,在蒋大为家楼下,蒋大为与姚曼及王某对峙了近六个小时。
在姚曼和王某的强压下,蒋大为不得不写下了两张欠条,分别是20万和90万。
多年之后,尽管最终姚曼因敲诈被判刑,事件似乎落下了帷幕,但正如姚曼当年所说,蒋大为积累的名声也在这场纠纷中受到了重创。
有人认为,蒋大为的声誉损害是他自找的,其实这场风波的背后,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?一切要从蒋大为年轻时的梦想谈起。
1947年,蒋大为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。
父亲是一名药剂师,母亲是一位老师。
受到叔叔的影响,蒋大为从小便对绘画充满了兴趣,心中还怀抱着成为画家的梦想。
如果他坚持自己的画家之路,或许今天的人生轨迹会截然不同。
然而,由于未能通过中央美院附中的考试,蒋大为的梦想逐渐被打碎。
他从小学到中学都在学习画画,在那个物质相对宽裕的家庭环境中,他的艺术之路得到了相对的支持。
然而,未能进入美院,令他感到非常沮丧。
1966年,他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,但参加考试的第三天,学校便宣布全国停课。
回到天津,蒋大为像许多同学一样,参与了贴标语和其他的“红卫兵”活动。
不过,蒋大为很快因为父亲的知识分子身份而被排除在集体活动之外,他也被批评为“资产阶级”的代表,甚至连画画这种爱好都被视作不合时宜的表现。
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,蒋大为通过唱歌来舒缓内心的苦闷。
一位同学学琴,两人经常一唱一奏地自娱自乐,渐渐地,街坊邻里都知道这个小伙子唱得不错。
蒋大为也在学校的歌咏比赛中屡获第一名。
此时,歌唱成了他看似可以走下去的另一条路。
随着工宣队和军宣队在全国各地的成立,蒋大为所在的天津和平区也组建了文艺宣传队,
他顺利通过了面试,进入了这个宣传队,并在其中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张佩君,两人很快陷入了恋爱。
接着,蒋大为和张佩君一起上山下乡,前往内蒙古插队。
尽管画家梦破灭,歌唱之路却逐渐打开。
1969年底,因为歌唱才艺,蒋大为与张佩君一同被调入了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。
第二年,蒋大为以一首《采伐工人心向党》在东北一带走红。
当时,这首歌几乎每天都在东北各大林场的电台中循环播放。
随着时间推移,蒋大为的声望越来越大,吉林省歌舞团、北京一些文艺团体都向他伸出橄榄枝,试图将他挖走。
然而,蒋大为的文工团将他视为宝贝,绝不允许他轻易离开。
接下来的三年里,蒋大为创作并演唱了更多的歌曲。
1974年,他为电影《青松岭》演唱的主题曲再次获得了关注。
1975年底,蒋大为的事业达到了新高点——他被正式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。
刚到歌舞团两天后,领导就安排了他的一场演出。
1979年,蒋大为的歌曲走出了国门,他的名气开始蔓延全国。
尤其是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这首歌,让他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知名度。
1981年,蒋大为第一次在沈阳演唱这首歌曲,而1984年,他带着这首歌登上了春晚舞台。
随后,1985年,电视剧《西游记》开播,主题曲《敢问路在何方》让蒋大为再度成名。
随着《西游记》的火爆,蒋大为与唐僧等演员一起开始走穴演出,
有传言说,蒋大为一场演出的费用至少25万,假如一个月演十几场,年收入可达几千万。
而《西游记》的曲作家许镜清虽然创作了主题曲及多个配乐,却未从这场成功中得到应有的收益。
坊间流传,许镜清曾经表示,蒋大为曾告诉他,那时演出一场的最低费用就25万,
如果一个月演十几场,那就能赚得盆满钵满。而他自己,根本没能从《西游记》赚到什么钱。
由于当时并没有互联网,这些背后的细节并未被广泛知晓。
直到互联网的普及,才将这些过往的故事一一揭露。
公众开始觉得,歌曲的创作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,而演唱者却赚得盆满钵满,这显得很不公平。
但《西游记》剧组当年并未与主创人员签订明确的分成协议,
再加上当时影视产业的局限性,谁也没想到《西游记》会如此大红大紫。
从法律角度来看,蒋大为并没有违反任何协议,但情感上,外界始终觉得创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。
由于九十年代的演出收入,蒋大为一家才有机会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。
2001年,为了陪女儿蒋怡上高中,蒋大为与妻子张佩君辞去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工作,移居加拿大。
然而,蒋大为没想到的是,这次移民却成为了他事业衰退的起点。
在温哥华,他几乎没有演出机会,经济陷入困境。
有传言说,蒋大为当时出国时,家庭积蓄也不过五百多万。
为了生计,蒋大为不得不放低身段,每周两次为一名白人学生当家庭声乐老师。
妻子张佩君也为省钱,每天赶紧去超市抢购打折商品。
张佩君甚至把报纸上的促销广告剪下来,拿到超市换取商品。
相比在国内的风光,蒋大为一家的生活在加拿大显得极为拮据。
眼看生活愈发困难,蒋大为决定回国重新开始演出。
但令他没想到的是,2003年与姚曼的纠纷让他的名声急剧下滑。
姚曼与蒋大为的纠纷最早始于1993年,两人最初是在美国相识,蒋大为去美国演出时认识了她。
1998年,姚曼回国后,自称成为了蒋大为的经纪人,帮助蒋大为联系各地的演出。
她表示,由于双方关系亲密,经济往来也非常随意,甚至她的现金都存放在蒋大为的北京家中。
但这种亲密的关系也为后来的经济纠纷埋下了伏笔。
2003年初,姚曼因为筹备的一场商演失败,将90万元现金存放在蒋大为家里。
蒋大为承认,他确实写下了90万元的欠条,但坚称是被胁迫写下的。
9月4日,蒋大为家停电,蒋下楼询问物业时,正好碰到姚曼和王某。
姚曼直接索要28万元,并威胁称不付就要让蒋大为名誉扫地。
蒋大为在对峙了五六个小时后,终于在压力下写下了欠条。
然而,蒋大为心存疑虑,将欠条的日期故意写成了2003年3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原创文章,作者:全球主机资源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xpobonomi.com/35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