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还有一个多月结束,美军飞机交付数再创新低,连福建舰等全甲板位。
中国人看惯新闻,这次真把人点醒:取舍的不再是价格而是时间。
美国海军研究所去年预判,中国航母想形成三代-四代-五代混搭体系至少需要,理由是F35年产能依旧过百。

事实证明,预判只活了一年。
沈飞七月通报的公开画面里,中心厂房一线排列的机身多得只剩下背影,节奏比发新车还快。
低可视度尾舵上那条银色鲨意味着什么?
只是图案,里头藏着技术枝干的延续。
鲨徽从1987年SU27南迁开始被沈飞印在每台舰载试验机,一次次换皮也没换标。
今天颜色降到几乎看不见,却能在暗夜中靠系统自己说话:飞参、雷达、加油口都做过电磁兼容复核,鲨鱼鳍式的垂直尾也能贴等离子膜,防止尾喷口被远距红外捕获。

光标移到厂房。
750米长、16层楼高的一座混凝土盒子,面积顶四个鸟巢足球场。
四条脉动线把飞机当成传送带上的快递,装配周期从60天压进3.5天。
恒温车间25±2℃,湿度55%,尘埃粒子控制在每立方米百级以内,和手机液晶屏车间一个标准。
这样的条件下,贴在机身上的吸波膜不会因汗水起泡,也不用整夜返工。
路透社用卫星图测了停车场,推算出三条线正在爬产量,第四条还在设备调试。

业内都在等那个时刻:四条线全开=每天往跑道推至少一架新机。
这个数很有冲击力,却还不是终点。
厂房南北两端预留了双层轨道,和平年代是仓储,急转时可直接拼装比歼35大一号的新机体。
很多人关心对手反应。
五角大楼9月30日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,把下一代空优项目NGAD延期列进风险目录,理由是国会砍了20亿美元预算里原定发动机线。
沈飞这边把八轴机器人塞进钣金、铆接、胶接三个环节,把技能型劳动切成动作清单,再编进算法。
人会不会被机器替代?

现场采访过的一位班长说,工人没减少,生产节拍快了,工资跟着跳。
海军换代时间表也曝光了。
海南、广西两艘新舰甲板加固工程提前半年完成,就等飞机到货。
老司机掐指一算:今年最少落地空36旅级一个大队12架,明年合训。
再过18个月,辽宁舰、山东舰陆续中修滑跃改弹射,顺延换装。
等于三四年内把旧机全换掉,没给敌人留喘息空隙。

一位前试飞员透了个小秘密:歼35T的红外窗口比前型号前移40厘米,夜航看航母灯更方便。
外行听细节,内行看风险:说明机腹航电布局重新走线,改动幅度接近半架新机。
还能拼进老生产线,等于厂家订单排到2029。
外贸的风也吹得很猛。
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夏签的技术备忘里写着,隐身舰载机优先级别被调高。
中巴边界高原机场夏天地表65℃,普通轮胎三次起落就报废。

新型国产子午线轮毂已经在沈飞试装。
如果巴方下单,他们拿到的不是缩水机,而是海军同款发动机、同样数据链,直接把印度洋的夜巡逻半径往深海再推600公里。
回望二十年前,当买苏30的钱还紧张时,没人想到今天会挑花眼。
军迷讨论零部件国产化率、讨论座舱语音控制、讨论训练大纲,像极了挑手机。
区别只在于,换手机最多花一个月工资,换舰队足以让敌对预案更新版本号。
飞机多到摆不下,人心也稳了吗?
问问福建舰甲板指挥官。
两个月前他看到星空下一排鲨鱼鳍静静停满弹射位,第一反应不是雀跃,而是去检查消防泡沫管线有没有漏气。
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数字,是每一道工序、每一颗螺丝都有人负责到底的那口气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全球主机资源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xpobonomi.com/1212.html